在廢物處理過程中,較常見的方式包括焚化,垃圾掩埋等。由于垃圾填埋方式有利于管理和運輸,且垃圾處理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垃圾填埋已成為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垃圾填埋過程中會產生滲濾液。滲濾液是一種高濃度的有機液體,會嚴重污染地下土壤和周圍環境,污染持續時間長。因此,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已成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的迫切問題。本文主要討論了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藝。
1.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如何出現
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廢物中的有機物通過厭氧和好氧反應降解。垃圾降解過程中會產生低分子量和可溶性有機物,進入滲濾液后會增加氨氮的含量。同時,在垃圾降解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使滲濾液呈酸性,從而進一步破壞垃圾中的碳酸鹽并引起溶解反應。由于影響滲濾液的水分量相對較大,滲濾液中的污染濃度和類型相對多樣化。因此,應根據滲濾液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工藝。
2.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分析
2.1生物處理
對于通過生物手段處理垃圾滲濾液,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過程及其吸附來處理滲濾液,可分為厭氧處理法和好氧處理法。滲濾液中污染物的組成差異很大。鱈魚的最大含量可以達到70000mg / L,BOD可以達到38000mg / L,氨氮的質量濃度可以達到1700mg / L,甚至更高。在重金屬中,Fe和Pb的濃度最高。滲濾液中高濃度的氨氮可以強烈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因此,通過滲濾液的預處理除去部分氨氮對于后續的生物處理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滲濾液預處理的研究包括無氣提純和石灰提純,效果良好。此外,還有化學沉淀和吸附法去除氨氮,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去除效果。在中國北方,垃圾的主要成分是無機物,垃圾的水分含量低。滲濾液的產生主要來自降水,滲濾液的產量和濃度受季節變化的影響很大。常見的方法是建立滲濾液調節池,增加雨季的處理能力,減少處理能力,并通過干旱季節的自然蒸發和滲濾液再循環來節省能源。由于滲濾液主要來自降雨,因此其有機質濃度較低。最常見的有氧處理方法包括延遲曝氣,穩定曝氣池等。這些方法可以減少垃圾滲濾液中的BOD5,COD和氨氮,還可以去除其他污染物,如鐵,錳和其他金屬離子。有氧生物處理工藝相對成熟。目前,主要方法是傳統曝氣和厭氧穩定。厭氧工藝包括厭氧污泥床,厭氧生物濾池,混合反應器和厭氧池。具有能耗低,操作簡單,投資和運行成本低的優點。在分批厭氧反應器中,將儲備溶液中83%的COD轉化為甲烷氣;當反應器的有機負荷率為0.6-19.7g(LOD)時,間歇上流厭氧污泥床的COD去除率為71%-92%,連續上流厭氧污泥床的COD去除率為77% -91%。與其他處理工藝相比,生物學方法處理滲濾液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成本較低,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是,對于某些降解難度高,毒性大的滲濾液污染物,生物處理方法的效果將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應用物理化學處理方法。
2.2理化處理
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包括沉淀,吸附,光催化氧化和膜過濾。下面將對這些工藝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討論。
首先是光催化氧化工藝,這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項新技術。其特點是能耗低,操作簡便,造成二次污染。光催化氧化在處理某些特殊污染物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目前,我國對這種方法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
第二個是膜處理過程,實際上是使用膜來分離滲濾液中的顆粒和溶質。膜處理過程也分為超濾,反滲透和微孔過濾。通常,對于一些難降解的,氨氮濃度高的滲濾液,可以使用膜處理技術進行處理,包括反滲透設備和膜生物反應設備。氮和COD的去除率可達到90%以上,處理成本也較低。唯一的問題是處理后會有膜結垢,廢水的處理量也會增加。很容易堵塞膜孔。另外,膜過濾技術的價格也較為昂貴,因此目前該技術的使用和推廣率不高。
第三是沉淀法,其中包括凝結技術。該處理過程通常用于浸出液的預處理,效果非常明顯,但該過程很容易受到pH值的影響。另外,凝結技術有時用于處理膜孔堵塞。
最后是回注工藝技術。所謂再注入過程是在收集滲濾液并進入垃圾填埋場后,通過蒸發過程減少滲濾液的含量。利用垃圾填埋層和垃圾的化學和生物效應來攔截滲濾液中的污染物,并通過滲濾液的回收過程降解滲濾液中的廢物,從而提高垃圾填埋場的穩定性并增強垃圾滲濾液的凈化功能。填埋有機物。水和化學需氧量的負荷以及土壤的結構會影響垃圾填埋場的凈化功能。盡管滲濾液中的有機成分可以在幾個循環后被還原,但是重金屬和氨的含量仍然很高,因此在再循環處理之后有必要使用其他工藝來處理這些成分。目前,回注治療技術仍需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結論:由于垃圾填埋場的水質和水量都會發生較大變化,且毒性和有機物濃度較高,因此,到目前為止,尚無能有效處理滲濾液的處理方法,但需要綜合利用有多種處理工藝來處理滲濾液。采用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因為考慮到滲濾液的水質特征,應相應加以限制。因此,從目前情況看,理化處理工藝是研究和推廣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的關鍵。